简介
西墙,也被称为“哭墙”,是耶路撒冷第二圣殿遗址之一。它是一堵围绕圣殿山的墙,也曾是支撑圣殿山人工平台的挡土墙,由希律王在约2050年前修建。
历史背景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并进入应许之地后,圣殿的具体地点并未明确揭示,因为在旷野时期曾告知以色列人,圣殿将建在“上帝所选择的地方”。
经过约400年的时间,临时的会幕作为圣地,最终上帝选择的地方显现出来——耶路撒冷。
在第一圣殿时期以及第二圣殿大部分时期,圣殿都坐落在一座天然山顶——摩利亚山。神圣区域明确划定,但并未建造巨大的围墙。
重大变化发生在约2050年前希律王统治时期。希律是一个残暴的君王,曾处死许多人,包括以色列的众多智者。在与智者巴巴·本·布塔的交谈后,希律决定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并在这位智者的建议下,决定美化圣殿。借助希律的资金支持,犹太人开始了建筑工程。
圣殿山模型 – 模型概览 – 圣殿模型
建设过程
为了营造宏伟的建筑群,决定在整个圣殿山上建造一块平坦的平台,并将山体向北和向南扩展。为此,建造了四面巨大的墙体来支撑这片人工平台。这些墙体由巨大的石块构成,有的重达数十吨。这些石块被精确地切割,并相互叠放而不使用任何砂浆。西墙就是其中之一。西墙的总长度约为488米,而如今仅有57米左右可见。
在人工平台建成后,一座宏伟的圣殿在山顶上建起,关于它有句古话:“未见希律王所建之殿者,未见美之建筑。”(巴巴·巴特拉 3b)
后期修复
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后,西墙的上部被摧毁。在随后的不同时期,特别是罗马和穆斯林统治时期,西墙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
约700年前,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在穆斯林区建造新社区的项目的一部分,西墙的大部分被隐藏起来。因此,如今我们所见的只是当时露出的一部分。
最近的一次修复大约发生在500年前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当时西墙被加高了几米,但所用的石块远小于原始石块。
圣殿被毁后西墙的意义
正如圣殿本身最神圣的地方位于建筑的最西部一样,在没有圣殿的情况下,西墙一直保持着上帝的神圣临在。
第二圣殿被毁后,西墙成为犹太民族的祈祷和哀悼之地,象征着犹太人对圣殿地点的深厚联系,以及重建耶路撒冷的希望。
如今的西墙
1967年六日战争后,耶路撒冷旧城回归以色列控制,西墙地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建立了一个大型祷告广场,可以同时容纳成千上万的祈祷者。此外,西墙的其他部分也被揭露,考古发掘增加了对该地区历史的了解。
结论
西墙最初建于约2000年前,至今仍然是犹太教和犹太民族与耶路撒冷之间精神和历史联系的重要象征。西墙继续作为朝圣和祈祷的中心,象征着信仰、对过去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